近日,中國測繪學會發布“2022年中國測繪科學技術獎勵”評選公告,由我院羅宇教授主持,與廣州中海達衛星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所、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和廣州市中海達測繪儀器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國產水聲地形測量裝備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獲得中國測繪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據悉,測繪科學技術獎是經國家科技獎勵主管部門和國家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批準設立,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和《中國測繪學會科學技術獎勵辦法》,主要獎勵在我國測繪及地理信息科學研究、技術創新與開發、科技成果推廣應用、高新技術產業化、重大工程建設、科學普及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經過專家形式審查、初評、終評等規定程序,由中國測繪學會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議批準和公示,共評選出“2022年測繪科學技術獎”特等獎5項,一等獎19項,二等獎64項。
[拓展]羅宇教授團隊研究成果介紹
1.什么是水聲地形測量裝備?
水聲地形測量裝備是指利用水聲信號進行水下地形測量的設備的統稱,是海洋測繪儀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水聲地形測量裝備主要包括:單波束測深儀、多波束測深儀和側掃聲吶,以及為近底水深測量提供高精度位置基準的水聲定位系統等。
2.為什么要發展國產水聲地形測量裝備?
多年來,我國水聲地形測量裝備技術研發受歐美國家嚴密封鎖,長期存在聲學測量理論與方法滯后、生產制造工藝落后和數據后處理軟件缺失等系列“卡脖子”難題,在測深精度、測量效率、功能完備性等方面顯著落后于國外產品,存在20年以上技術差距。受其影響,我國水聲地形測量裝備長期被國外產品壟斷,在每年花費大量外匯成本的同時,數據成果維護受制于人,嚴重阻礙了我國高端海洋測繪裝備的自主發展,并對國家海洋信息安全造成嚴重威脅,也嚴重制約了海洋強國之路的發展。
3.羅宇教授團隊在國產水聲地形測量裝備取得的突破性進展?
羅宇教授團隊以打破國外壟斷為目標,項目緊密對接海洋強國戰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復雜底質環境下的多波束海底底質分類方法研究”、“復雜海洋環境下基于貝葉斯聚焦法的目標跟蹤算法研究”和廣東省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專項項目“集成多傳感器的高端海洋聲學測量與探測設備研發及產業化”等項目的支持下,突破了換能器設計加工、發射接收硬件設計和聲吶實時并行處理等關鍵技術,研制了系列化單波束/多波束測深儀,建立了國產水聲地形測量裝備技術體系;創新了水聲定位系統精密位置解算方法和寬帶水聲測距測向等系列關鍵技術,實現了全海深水下高精度定位,為近底水深測量提供了高精度位置基準;構建了多波束測深數據精細處理完整技術體系,實現了復雜環境下的高精度海底地形地貌高分辨率三維表達。
經過10年科技攻關和工程實踐,該團隊在理論研究、技術創新、裝備研制、軟件開發、標準制定和工程應用等方面進行了系統性創新研究,建立了集水聲地形測量裝備和測深數據處理軟件于一體的關鍵技術體系,推動了水聲地形測量裝備的國產化與產業化進程。
本項目研制的體系化水聲地形測量裝備打破了歐美國家技術和產品壟斷,實現了進口產品替代,產生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2022年中國測繪學會測繪科學技術獎勵公告截圖)